如果驟眼一看,總覺得他倆的作品有同工異曲之妙,相片中同樣洋溢出對香港的愛意,看似率性的街頭隨拍,卻同時刻畫出日常的故事在當中;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用各自的眼睛把撮撮日常風景捕捉,編寫出一封給香港的影像情書。他們是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主理人William Leung及香港攝影師Jeremy Cheung。
Read More或許每個人來到世界都有一個使命,明知道實體書店不可能賺大錢,卻帶著一顆分享的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眼中的攝影世界。鶴騰說,「當看到來看展的人很認真的翻閱,甚至待了超過一小時一本一本的看,我已經很開心。」moombookshop負責人張鶴騰說 。
Read More「我們希望M+不止是一個博物館,而是形成一個social hub,讓大家在這裡享受週末。因為M+有很多的藏品,真的不能一一放到博物館內,當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的時候,我們設有一個臨時的貯存空間,把很多沒有放在藝廊裡的作品,透過量身定制的系統讓公眾可以預約欣賞。 」M+視覺藝術團隊副策展人譚雪凝 (Isabella) 說。
Read More偶爾於2013年開始接觸到攝影的Valentina,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她說:「其實我只是單純地對眼前之事感興趣!」創作出多個系列的她,以新系列《Stillness》展示一個想法、一個隱喻的故事、一個治癒心靈的過程。
Read More荷蘭攝影師Saskia Wesseling足跡從荷蘭走到蘇黎世、埃及開羅到廣州,每個地方都帶給她不同的文化撞擊。而在步足香港後,她便深深被+852的文化風情所吸引,並在此定居。「作為亞洲創意樞鈕,香港帶給我無限靈感,仿如給予我翅膀,讓我回航到我最愛的攝影。我享受在香港的每分每秒。」Saskia道。
Read MoreArt Angle 異角藝術執行長林子銘表示,這次的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籌備,主要跟Maria提出很多展示作品的可能性,盡可能令整個展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Read More如果你喜歡關於香港的情懷,那就不要錯過以下的介紹。走到黃竹坑的the HIVE Spring,一次過滿足了三個願望。首先是由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策展的Garden of Memory & Silence of the Sky 聯展。同時,我們找到了Chris Wong (黃海輝) 的Now and Then (今日昔日)展覽,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
Read More馬卡龍色調的建築物,錯置宏偉、具科幻感的大樓,Oliver的照片中的「人氣」不多,予人一種疏離感。對此他表示有不少人問及他是否等待人流較少時才拍攝,他指在拍攝時,並沒有刻意等待時機,而是透過鏡頭反映平壤的實況。
Read MoreLio說商業和藝術終究是拿不到平衝。他笑說自己有強迫症,每幅作品都花很長時間做資料搜集,不能很隨興地創作。不是說其他創作人不認真,只是他對自己的作品多了一份執著和堅持。
Read More不少人非常早慧,很早已弄清楚自己的志趣,繼而潛心一步一步將自己的Lala Land與現實重疊。年輕的攝影師Kyra Campbell,從來嚮往率性而為,只因一句「悶慌了」便前往香港發展。醉心於藝術的她選擇以攝影作為她表達自己的媒介,拍下一幀幀香港街頭小巷的照片。
Read More攝影師賴朗騫的社交媒體有數之不盡的手機攝影作品,你也許不知道,他過去卻是使用傳統菲林的攝影師。那些用大機的日子,他難以忘懷。過去,他天天提着哈蘇相機外出,就連到附近買外賣也要帶上。如此痴迷的他,竟毫不猶豫拋下了外人眼中的專業傳統,轉而投身手機攝影。
Read MorePalani表示,這個企劃介名為《風水》是因為想表達Understandting Nature (對大自然的理解)。香港每天都有五至十次的天氣變化,在他居住在香港的七年中找到與這個城市的聯系,並且顯示出對香港的關愛。
Read More看著她們的作品時,很容易發現植物和女體不約而同地出現,更會留意到她們都以各自的方式,以花朵襯托女體私處,亦各自地攝下有形的相似物質,同時發酵成無形的獨立作品。
Read More距離亞洲其中一個最大型的攝影活動——上海影像藝術博覽會開鑼之日尚餘一星期。這是一窺當代攝影、前瞻藏家收藏品味的趨勢的好機會。Yourpictureditor亦藉此機會,訪問了上海影像藝術博覽會的展覽總監Georgia Griffiths,談談上海影像藝術博覽的轉變及本屆博覽會的焦點所在。
Read More在搜羅及出版藝術書方面,TASCHEN不會有太多商業考慮。 Benedikt Taschen的理念是 ,以一個可負擔的價錢,去提供最好質素的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