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Nam Chak To
重塑60年代的日本「森山大道: 都市浪人」

每個攝影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從菲林膠片的時代,進化成高端的數碼時代。然而,即使生活在數碼時代,藝術卻總能以意想不到的媒介呈現,記錄時代的變遷。森山大道將他最近的作品從膠片攝影轉向絲網印刷,這是當代藝術界中常見的介質交流形式。

Read More
梁基爵 不完整的完整

整個《九重奏》,用不完整的東西拼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裡面很多素材都是梁基爵覺得不完整的東西,或者將完整的東西拆開,用拆開的方式呈現。他表示對於他來說表達的聲音不止是聽到的,還有很多見到的、摸到的,都是他的聲音表達的一部分,所以很自然往這條創作路的方向走。

Read More
走過半世紀的春夏秋冬《香港街頭》聯展

難得集合多位不同國籍的攝影師,結合他們對香港的愛,成就這個經歷半世紀春夏秋冬的展覽。無論社會怎麼變遷,攝影師總有方法記錄低最真實的一刻。按下快門的一剎那,不知不覺成為歷史,這些照片的存在也讓後人穿越從前,感受當年的繁華盛世。

Read More
荷蘭攝影大師Ed Van Der Elsken 老香港的預言書

「在二十世紀的餘下數年,自由正洋溢於空氣中!」或許每個藝術家都有一種預知能力,而1989年在世界上確實有很多大事發生,已故荷蘭攝影大師Ed Van Der Elsken就像一個預言家般預視了香港的命運。這些照片之所以珍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城市的急促發展,照片裡面的香港已不復再,我們只能靠著攝影師來帶我們回到那些年的小漁港。

Read More
第十五屆亞洲當代藝術展 體驗藝術新時代

很多人都說,當代藝術是指現正被創造出來的藝術,沒有甚麼藝術的理論,也可以用最簡單直率的表達方式,去呈現活著的人的藝術,成為社會的一面鏡子。我們不難在這些當代藝術作品裡發現許多實驗性的題材,在沒有框架之下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Read More
Randy Van DerStarren 導出自己的最佳電影

加拿大攝影師Randy Van DerStarren在《Take Your Seat》攝影企劃當中,以一張導演椅比喻邀請(Invitation)和挑戰(Challenge)兩個意思。「你就是自己的導演,可以決定人生的場景,從不同的挑戰中找到自己開心的生活方式,指導自己未來的方向。」

Read More
香港公開大學動畫及視覺特效系 以靜製動的旋渦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高級講師麥盛豐(Vincent) 說,當初Wing展示相片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對地鐵這張很有感覺,幾乎立即想到要怎樣做 。他認為,技術上做得好的同學,有時候會想得太刻板,忽略了藝術創作最核心Creative Idea,因此想透過與藝術家聯乘計畫改變同學的表達技巧。

Read More
亞洲當代藝術展2019 推開藝術世界的門

春季的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即將在3月29日至4月1日假港麗酒店舉行 ,除了藝術品本身欣賞指數很高之外,房間內的陳設也是一種空間藝術。每間畫廊都希望用最舒服的陳設去配合藝術品本身的高度,從而吸引更多人停留及欣賞,更重要的是觀眾有機會跟藝術家作面對面的交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