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港德籍藝術家Alessia Bonadonna亦切身地感受到這大環境底下的喜與愁,在去年晚秋從比利時返港後,因應港府當時政策而於酒店隔離14天,Alessia把在這14天的情緒轉換與反思投射在藝術創作中,完成《#Quarantinebutmakeitart》系列。《#Quarantinebutmakeitart》的創作原材料為隔離14天中酒店送餐的紙袋,Alessia在當中84個紙袋上揮毫,作為處理隔離期間經歷的情緒的畫布,同時思考隔離期間所製造的浪費,以及賦予廢物新的意義。
Read More加拿大攝影師Randy Van DerStarren在《Take Your Seat》攝影企劃當中,以一張導演椅比喻邀請(Invitation)和挑戰(Challenge)兩個意思。「你就是自己的導演,可以決定人生的場景,從不同的挑戰中找到自己開心的生活方式,指導自己未來的方向。」
Read More烏克蘭攝影師Sergey Melnitchenko在2015年至2017年間做出了一個實驗性的攝影企劃。他以外國人的身分游走在中國的夜店和街頭,作為其中的局內人用細膩的觸覺去捕捉身邊各個轉眼即逝的瞬間,呈現夜色間最真實的日常。
Read More攝影師陳漢榮 Wing Chan的《城市蒙太奇》(Urbanmontage) 創造了一種嶄新的角度,讓觀眾以獨特的視角去觀看、感受身處的城市之景觀,繼而讓觀眾與環境建立緊密的連繫。在這個展覽裡,我們可以從攝影師的角度去思考城市帶給我們的有趣的事。因為身處於城市裡,你和我都是當中的一塊拼圖。
Read More或許每個人來到世界都有一個使命,明知道實體書店不可能賺大錢,卻帶著一顆分享的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眼中的攝影世界。鶴騰說,「當看到來看展的人很認真的翻閱,甚至待了超過一小時一本一本的看,我已經很開心。」moombookshop負責人張鶴騰說 。
Read MoreArt Angle 異角藝術執行長林子銘表示,這次的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籌備,主要跟Maria提出很多展示作品的可能性,盡可能令整個展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Read More如果你喜歡關於香港的情懷,那就不要錯過以下的介紹。走到黃竹坑的the HIVE Spring,一次過滿足了三個願望。首先是由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策展的Garden of Memory & Silence of the Sky 聯展。同時,我們找到了Chris Wong (黃海輝) 的Now and Then (今日昔日)展覽,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
Read More談到自己的拍攝風格,Bara表示:「我喜歡結合荒誕的幽默、令人驚嘆的美麗、溫和的殘酷以及對完美的熱情等元素在我的作品中。」
Read More「我們這個年代的年輕人都很有理想,但是還是要跟現實低頭,不能只有理想。如果失敗了就學到經驗,也沒有所謂的成功,因為成功沒有終點。」房彥文說。
Read More十歲的她拿著相機、穿上母親的衣服、模仿雜誌模特兒拍下第一張作品,自此,她醉心攝影三十年。
Read More「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你要做些什麼,而你只是按譜行事,這其實是有點無趣的。但如果你在創作期間不斷探索、實驗,這樣創作便會變得有趣。」Max Hattler說。
Read More「嘗試在不完美的世界停止反抗。」荷蘭攝影師Marcel因《香港貓》系列而備受注目,其獨特的藝術觸角,早於拍攝貓咪前已觀照出香港動人的時代軌跡。
Read More從HOMMAGE展覽當中,我們不難發現藝術有無窮的可能性。即使是著名的藝術品,經過新晉藝術家的思考,就會變成更有趣的作品流傳下去。
Read More“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從本土出發,創造一個分享世界各地不同藝術面向的藝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