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ssia Bonadonna 生活即藝術
疫情再次嚴峻,朝令朝改的社交距離措施以及政策,以及愈來愈常見、無法避免的居家隔離讓一眾香港市民疲於奔命,世界的大局勢亦動盪不安,市內各人每天接收大量的負面消息,亦少了渠道社交放鬆,同時展覽、活動也像停擺了一樣,讓生活的幸福感大量下降。於陰霾中的浮遊的你我,有絕對的權利承認情緒並嘗試與之相處,同時,細想生命必須有裂縫,陽光才能透進開來,也許就在陽光普照的日子,閉眼沐浴在和暖的日光中,在微風中讓思緒放空,然後繼續邁步踏實地走每一步路。
居港德籍藝術家Alessia Bonadonna亦切身地感受到這大環境底下的喜與愁,在去年晚秋從比利時返港後,因應港府當時政策而於酒店隔離14天,Alessia把在這14天的情緒轉換與反思投射在藝術創作中,完成《#Quarantinebutmakeitart》系列。《#Quarantinebutmakeitart》的創作原材料為隔離14天中酒店送餐的紙袋,Alessia在當中84個紙袋上揮毫,作為處理隔離期間經歷的情緒的畫布,同時思考隔離期間所製造的浪費,以及賦予廢物新的意義。在抗疫期間居家的日子居多,Alessia亦把當中的情感轉換以藝術為出口,創作一系列以香港天際線和大自然為靈感的抽象畫作,在藍與綠的塑膠彩的層疊下,譜出對香港的熱愛,與對盛陽與幼沙海灘日子的美好生活的想像。生活即藝術,且看看Alessia的創作心路歷程。
生活的創作靈光
於德國長大的Alessia在2015年毅然跳出舒適圈,搬到世界的另一端 ╴香港,至今踏入第7年。她自小便對藝術、畫畫產生強烈興趣,其中她的祖父及外祖父都是熱愛創作之人,長期都在創作音樂或是作畫,在耳濡目染下她從小便隨身攜帶紙和筆創作,「我一直專注於描繪人物並研究我周圍的人以了解其解剖結構。2015年我修畢文學士學位,現在是一名產品設計師,為歐洲最大的玩具製造商之一設計兒童玩具。 與我非常注重細節的工作相比,我的藝術創作在想像力的自由和一點點創造性混亂之間取得平衡——我都很喜歡這兩者(注重細節的工作和充滿自由的創作)。」 時至2020年年底,Alessia再次在燃起創作塑膠彩帆布畫的興趣,《Blues》系列亦應運而生。漸藍漸綠的塑膠彩在畫布上層疊,以抽象的筆觸堆積對香港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想象。《Blues 》由許多層薄薄的壓克力顏料、不同的紋理和一些金色的痕跡組成, 藍色和綠色的細微差別相互融合,營造出深度,與較淺的顏色中的柔和形成鮮明對比。「此系列旨在是創造一個舒緩和撫慰的抽像作品,為觀者留下空間,讓他們代入個人對平和的詮釋。」Alessia道。
《Blues》系列皆以香港地點如大澳、坪洲、菠蘿山、長山命名,源自於Alessia對散漫的海灘日氣氛的想像。香港的摩天大樓和繁忙的大城市生活已被眾多藝術家多次描繪,但《Blues》系列駐足在無盡的遠足、壯麗的景色和美麗的海灘上,亦是Alessia在工餘時常處身的地方。「我住在香港一個典型的小公寓裡,可以看到天際線,而我非常喜歡輕鬆的海灘日的氣氛。 隨著疫情愈演愈烈,我們更經常待在家中,我便想創造一些讓我想起在戶外輕鬆日子的東西 ╴讓我想起我的腳趾間的細沙流動、海浪擁抱腳裸,微風吹拂著我的頭髮的感覺。 我在徒步遠足時找到了靈感——用手機拍攝的照片通常與我所看到或感受到的不相符,我便把色彩的活力和各種紋理壓縮在一個畫作中。」Alessia道。
Alessia透過藝術寄託對生活的熱愛,藝術對她亦意味著「me time」,一個讓她擺脫她腦海中的一切的途徑,她9-5的工作容許她發揮創意,同時她亦會隨身攜帶Sketch Book以記錄創作靈光。除了面向陽光的一面,對Alessia而言藝術同時亦是以創造性的方式傳達令人不舒服但重要信息的渠道,《#Quarantinebutmakeitart 》便是一個例子。
Quarantine but make it art
在去年晚秋,Alessia從比利時返港,因應政府的措施,她需要在酒店進行14天的隔離。想到無法外出,活動空間僅剩酒店房的四面牆內,人與人的交流降到最低,在隔離開始前的幾週的日子,對Alessia而言是充滿焦慮和擔憂的。「此外,我對隔離期間產生的不必要的垃圾感到震驚。 這不僅忽視我們的理智,而且忽視保護地球環境的迫切需要,這感覺像是一個巨大的倒退。我懷著複雜的心情離開了酒店,帶著一共 84 個酒店用來送餐的紙袋,開展《#Quarantinebutmakeitart 》的創作。」Alessia道。《#Quarantinebutmakeitart 》重用這些本為廢物的紙袋,並賦予它們一個新的用途,作為處理隔離期間經歷的情緒的畫布。「我想讓人們意識到這些措施(港府14天隔離措施)如何讓人們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陷入困境,並帶來更多不必要浪費的重要性。」Alessia分享道。
《#Quarantinebutmakeitart 》是一種即興的藝術品,由隨機材料(如膠帶、紙張和報紙碎片)創作而成,但卻形成了一個連貫的作品。系列的主要原材料是紙袋,它是一種用於送餐的傳統紙質載體,包括客人信息的貼紙:姓名、飲食要求、停留時間。在創作時,Alessia先將紙袋粘合的邊緣彼此分開並將其平放在工作枱上。每個紙袋皆盡不同,每一個褶皺和表面都是不同的。Alessia繼而用塑膠彩和細沙添加額外的紋理而突出紙袋的區別。「我總是從深色基礎開始,一層一層地覆蓋它以創造深度。作品中心部分,通常是白紙上的手繪圖案,與紙袋形成了最大的對比。它描繪了面部或身體部位,但從不完整。這些作品強調了隔離如何在某程度上沖擊著我們——在某些作品中你會發現更多面部或身體部位的切割,在一些則較少——象徵著每個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受到隔離的影響。總的來說,這些畫作展示了對生活方式的改變毫無準備的掙扎,無法選擇你想要或需要的東西,而是用所被提供的東西來繼續生活」。Alessia道。
而創作過程中,Alessia意識到這些畫比她剛開始《#Quarantinebutmakeitart 》時更加豐富多彩,亦意味著她的心情亦愈發放鬆。 藝術總是與情感聯繫在一起的,對很多人來說,它近乎是一種治療。 「我真的很高興看到自己在經歷這些幾乎是痛苦的時刻,一切都變得輕鬆和快樂了。」Alessia笑道。
現時疫情嚴峻,不少人都無法避免地要進行居家隔離,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中,也許許多人的隔離環境不太理想,一方面要讓身體盡量休息,一方面同時要照顧著情緒健康。Alessia分享:「很遺憾看到隔離成為我們的新常態,然而,沒有人真正談論它。 面對漫長的隔離期可能非常令人生畏,並可能對我們的情緒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對身體的影響,但香港幾乎沒有發表關於各種社交距離措施對我們的情緒健康造成影響的研究。 每個人的隔離故事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應對方式,但我們並不孤單。 我希望這個系列能引起人們對我們在強制隔離期間所經歷的感受的關注:恐懼、孤獨、憤怒,但當中也有希望,能夠專注於自己。這些故事和情感通常與外界隔絕,最好的方法是將它們以不同途徑分享或釋放它們。」
筆者記起兩年前盛夏的晚上,與Alessia在某唐樓的天台,各自拿著冰凍的啤酒談著生活大小事,而她亦提及到她剛開展的創作企劃。天台上的燈飾緩緩跳動,而天際清朗,那時的誰也沒有料到現時的情況,然而生活繼續行走。
Alessia最喜歡的語錄為「Kindness goes a long way」,在這動盪的城市內,讓我們抓緊生活的創作靈光,關懷彼此並向關心的人事物釋出善意。好好一呼一吸,在日照時面向陽光,沉著氣,走好每一步路。
Side Note - Fun Facts about the Artist
圖片經授權使用
Image used with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