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像藝術家Max Hattler 抽象藝術通感
錄像藝術家Max Hattler的作品幾乎去除所有敘述性,通過迷幻的節拍和幻變抽象的影像入侵觀者的感官世界,其間幾乎不留任何喘息空間,「這就像進入一個冥想的境界,我希望能透過我的作品,開放觀者的想像。」Max道。
來自德國的Max除了是藝術家外,也是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助理教授。他自小已喜歡拿起畫筆寫寫畫畫,而他的父親是音樂家Helmut Hattler,在耳濡目染下他對音樂也產生極大興趣。Max笑言他掙扎了很久,究竟要以畫畫還是以音樂為自己的專業,後來才想通何不把它們結合在一起,自此他便專注於創作錄像。
感官遊戲
Max的作品很多時都不涉及故事性,他表示他的作品其中一個元素是希望建立一個空間,去激發觀眾的想像,以另一個視點角度去看待事物,反思日常。另一個元素是把看似不相關的音樂和影像扣上緊密關係,從而嘗試建立一種概念。
談到自己的創作,Max坦言很多人都會問及:「你先創作音樂,抑或先創作影像?」他指自己創作時大多都是隨興而行,他不會為作品設下一個主軸/主題,也不常為其設下框架,很多時都是透過Trial and error的模式進行,創作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感官的遊戲,他指:「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你要做些什麼,而你只是按譜行事,這其實是有點無趣的。但如果你在創作期間不斷探索、實驗,這樣創作便會變得有趣。」就如他其中一個作品Divisional Articulations,是與他的學生共同創作的作品,那也是通過不斷實驗、嘗試而進行的。創作時,他不會給予學生一個具體的方向,而是就他們交出的短片提供建議,或是直接給予他們一些參考素材,重要的是放手讓他們嘗試。
另一方面,當他與其他藝術家合作時,就會基於他們的音樂作品創作,或是要求音樂家為他創作合題的音樂,「這不容易,因為我對音樂非常有要求,我希望他們能提供精準的音樂,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達到我的要求。」Max道。
提到從事藝術以來最大的挑戰,Max表示是一些大型的計劃,因為當中會涉及投資者,而他們通常都要求一些「合理(make sense)」的東西。「我的創作通常都不涉及故事性,但面對這些計劃,便要『創作』一些概要。」當獲取到資金後,便要聘用相關人士,通常因為預算有限,很多時都會希望每樣項目都精準地完成,所以會傾向給予他們準確的指令。但Max創作的模式是不斷嘗試,再逐漸調整,所以這種工作模式對他來說,是頗具挑戰性的。
藝術是一種信仰
藝術道路不易走,Max寄語一眾年輕藝術家,不要停止創作,要爭取讓自己作品曝光的機會,起碼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Keep making, keep showing,即使你覺得自己的作品不夠好,但每當有機會展示你的作品時不要覺得難為情。你的作品就如你的小孩,當他們一誕生便有四肢,有些跑得快,有些走得慢,但他們都是你的小孩。你或許對他們鍾愛的程度不一,但不要困他們在家,放飛他們,讓他們跑吧。」
藝術對Max來說非常重要,近乎是一種信仰,有一種救贖的意味。藝術建構一個反思空間,同時也豐富人的生命。每當觀者去閱讀藝術家的作品,都是一種再創造,而作品都是藝術家情感的轉化,當中的隱喻又會撥弄個人腦海中的聖殿禮堂,化作自身的經驗,也許這就是藝術讓人著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