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九重奏》,用不完整的東西拼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裡面很多素材都是梁基爵覺得不完整的東西,或者將完整的東西拆開,用拆開的方式呈現。他表示對於他來說表達的聲音不止是聽到的,還有很多見到的、摸到的,都是他的聲音表達的一部分,所以很自然往這條創作路的方向走。
Read More由擁有超過130年歴史的珂羅版印刷出版公司「便利堂」開辦,2023年度《Hariban Award》迎來第十屆,目前至6月15日公開募集黑白攝影作品。大獎得獎者可與便利堂的珂羅版專業職人們共同製作8張珂羅版作品,並在翌年在京都舉行個展,是攝影創作人展示作品的千載難逢機會!
Read More2023 藝術三月才剛過去不久,接下來在港的我們便迎來另一年度重榜藝術盛事—「法國五月」(French May)。自1993年起首辦的法國五月,是亞洲最大型的藝文盛事之一,每逢五、六月均會舉辦超過100場文化活動,包括但不限於傳統到當化藝術、繪畫設計到古典及嘻哈音樂、電影到馬戲,表演場所進駐全港各處。在四月下旬迷霧處處的週日,Project RAW為你搜羅「法國五月」一眾攝影展覽,循序漸進地過渡至五月的藝術氛圍。
Read More自2007便凝神靜氣創作裝置藝術系列「Stage of Mind」的韓國藝術家李知盈(JeeYoung LEE),以藝術的詮釋把內心世界種種思緒、記憶,或變異萬千的夢境世界化成可視化的作品。作品輯錄了李氏腦海中的思緒碎片,當中有如嬰孩般赤身露體處身於蓮花群中、踏進正在崩壞的幾何空間的瞬間、安坐在巨大黑白色調的蒲公英中、奶黃錯置在門戶而黑鴉正在洶湧而出的一瞬⋯⋯
Read More難得集合多位不同國籍的攝影師,結合他們對香港的愛,成就這個經歷半世紀春夏秋冬的展覽。無論社會怎麼變遷,攝影師總有方法記錄低最真實的一刻。按下快門的一剎那,不知不覺成為歷史,這些照片的存在也讓後人穿越從前,感受當年的繁華盛世。
Read More黯藍的天空,從厚重的雲層穿透下來的陽光,仿若不帶觸跡般拂過臉上,腦海蘊釀的各種念頭,蒸餾出一個個對話氣泡,從交談與對話中,輪廓愈發確切真實。踏進藝術月的中旬,年度重榜藝術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將在本週四假灣仔會議展覽中舉行。隨著防疫規例與旅遊限制的解除,展覽場地佔兩層展區的Art Basel香港2023將會是自201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展會。
Read More後疫情時代,一切貌似步上正軌,伴隨街道上遊人䵬拖腳步與市內人聲耳語,消費主義如煙像霧洶湧而來。在摩廈與摩廈之間抬眼看上去的天空,或灰藍或放晴,在天外之天的世界,可會是繁花盛放的樂土?
一直以糅合中西文化與藝術風格,以挑釁性的圖像探討當代環球現象的跨媒體藝術家Ernest Chang (張子言),早在2021年與位於灣仔的藝廊The Stallery 推出「Bling Dynasty」以普普藝術作為針線,透過玩味與戲謔的藝術表現手法,穿起中西的文化撞擊,探討當代(疫情前)全球消費主義盛行的現象。而現正在同一藝廊展出的展覽「Space Rich」,繼續延續藝術家對資本主義與環球各種有關消費主義的事件的反思。
晚冬踉蹌而去,早春踟𨆼而來。在生活狹縫中穿透而來的陽光,在臉上磨蹭著,為眼睫毛鍍上金色,這種解憂的靜寂,轉過頭又在指縫間溜走。在蠢蠢欲動的春天,彼此或在悄悄孕育一些念頭,或者靜候一些事情原地發生,在繆思與蒙太奇之間碎步探戈。分身之術的美學傾瀉在尖沙咀展覽空間中,一系列在全球各地以獨特的「靜態縮時攝影」為主題的照片,由來自美國波士頓的攝影藝術家Pelle Cass打造,展覽為Cass 在亞洲首次個展,現假海港城美術館展岀。
Read More在後疫情時代,藝文活動就如潛藏隱蔽處的暗花,靜候機會,紛紛緩緩綻放。散落四周的都市漫遊者,就如沉寂良久的棉絮,只要一碰觸藝術養分之風,便讓靈魂放飛出走。
在較早前雨粉漫天的冬天,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舉行的現當代藝術展,筆者與在去年成立的藝術創意社群aurum 的創辦人Edna Yau首次見面。頂著俐落的黑短髮的她,穿著寬鬆的素色衣服,與身邊的觀者熱切地交流當時在場內展出、由Earthworks(Marcus Yau &Oratai Taechamahaphant)創作的畫作。
Read More城池流轉,兩城相望。一座城市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城對文化的包容度,及在其在孕育與傅𠄘文化的位置。香港的建築風格,在開埠以來幾經轉變。城市規劃師、作家及攝影師 Walter Koditek ,在2014 年移居香港後,便以這座城市作為顧問工作的基地,多年來以相機記錄香港獨特的建築景觀。 Koditek的著作《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築》,全方位結合攝影、詳細背景資料和學術論文,概述了香港於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轉型時期的建築,同名展覽將於本週四起在上環Blue Lotus Gallery展出。
Read More一名姿態曼妙,身穿旗袍的女性,含蓄地站在光與影之間,黃昏揮灑在大廈的影子,俐落地劃分照片成陰與陽兩邊,輸出完美構圖平衡。這幀廣為人所熟悉的黑白照片,乃為被譽為東方布列松的攝影大師--何藩(Fan Ho)其中一幀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自1956年開始活躍於攝影圈的何藩,終其一生贏得超過280項獎項,於2022年舉辦的新展覽及同名攝影集《感情‧感悟‧感覺》由他親⾃取名,書中的第一篇文章:《我的嘗試》,於字裡行間完整記錄上述的探索足跡,以文字及多幀獲獎無數的作品,剖析出他對於美學、詩學、哲學之間協調的定義。
Read More心若沒有所歸,到哪裡都是流浪。穿梭在石屎森林下的橫街小巷,情緒隨日常流動而起伏,肩上背負的,有各種無形的責任。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藝術家Kacey Ko,她的作品充斥著色彩斑斕及和諧的色彩構圖,近乎是抽象藝術,營造出緩慢的節奏,亦介乎在童話和理想境域之間游走。在交談期間,才發現她當初下筆繪畫在會場展出的《願.圓融》系列,,是為了讓身邊朋友能透過她繪畫的國度,思緒能夠漫遊遠方,來一場視覺旅行。
Read More在人生路途中跌跌撞撞,在存在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曾面對想掙脫各種癮頭枷鎖的經歷,想要重奪生命的自主權。這些癮頭可能是酒精、箊草、網絡、甜食等等,淺酣怡情的道理大家都懂,言而深陷其中便會受其控制,嚴重者更會影響日常生活。現於長洲舉行、法國五月其中一個展覽活動「San Brume|撥霧見日」,作品系列正正是居港法籍藝術家chaussette b.以藝術介入她控制酒精攝取的旅程,透過藝術隱喻,以畫作、刺繡、攝影繪畫等載體,引領觀者踏入她在酒精與清醒之間的反思。筆者在剛過去的週六,前往chaussette b.位於長洲具五十年歷史的房子的工作室,參觀展覽同時與她進行訪問,了解她的創作觀點與旅程。
Read More居港德籍藝術家Alessia Bonadonna亦切身地感受到這大環境底下的喜與愁,在去年晚秋從比利時返港後,因應港府當時政策而於酒店隔離14天,Alessia把在這14天的情緒轉換與反思投射在藝術創作中,完成《#Quarantinebutmakeitart》系列。《#Quarantinebutmakeitart》的創作原材料為隔離14天中酒店送餐的紙袋,Alessia在當中84個紙袋上揮毫,作為處理隔離期間經歷的情緒的畫布,同時思考隔離期間所製造的浪費,以及賦予廢物新的意義。
Read More21天沒有人與人的接觸,21天的活動空間只有酒店或大或少的房間,21天的沉寂內省時刻。在此期間,Vanessa Victoria Franklin以相機記錄在酒店隔離檢疫的深思與經歷,並於於f22攝影空間帶來私密而引人深思的《二十一日》系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