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 FEATURE
展覽命題為《在這座城市散策的藍調》,當中散策之詞來Kevin在工餘時間攜著相機在城市漫遊,沿路拍攝當中觸動他的瞬間。相對於在同一地點靜候時機定點對焦,Kevin的攝影更對焦於在散策時偶然遇到的瞬間。「散策」與散步之不同之處,在於「散步」乃放空思緒漫步,而「散策」則是有意識地欣賞沿路的大小二事,而當中的心情與步伐,是愉悅輕鬆的。Kevin Leung 分享:
「我只是一位平凡的香港人,和大家一樣每天營營役役的上班,有別的是我在工作前後,爭取時間在城市中邊散策邊攝影,去放鬆心情。拍攝初衷是自我療癒為主,亦從而對城市、生活與藝術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和共鳴。」

Raw Feature
在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獎(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LOBA)的入圍名單中,牛童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系列《快遞》以鏡頭描述一群城市邊緣勞動者的故事。牛童以既遠還近的距離,以鏡頭穿梭於快遞站點、宿舍、街道與家鄉,捕捉了快遞員們在城鄉之間的遷徙、勞動與生活。牛童的作品蘊含社會觀察,讓觀者透過其作品理解這個群體背後的矛盾與掙扎。牛童將中國快遞員這一平凡卻具社會深度的群體融入其鏡頭,呈現出一幅既真實又動人的生存畫卷。
日本攝影師 小川康博 (Yasuhiro Ogawa) 近月剛於香港為最新系列《Into the Silence》完成了新展覽及新書發布會,為觀眾呈現了日本北陸地區的旅程所見所聞;小川以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角度,帶領一般旅客到訪未曾踏足的土地,以及以相機描繪出聞所未見的風景畫面。「我在完成了整趟旅程後,才突然想到:『咦?我不就正正跟隨了 松尾芭蕉 的步伐嗎?』。」小川康博分享道。
作為90後的攝影師的樂子毅,自2020年10月開始創作這組LOBA獲獎作品系列《此時,彼時》,在福建出生的他,當時因工作關係搬到杭州,在企業環境中面對日復一日的工作,很快便心生厭倦,而生活對自己拋來的石頭,偶而也會成會轉化的契機。樂子毅以在為異鄉人的身份,開始為自己所屬的這一代人創作這一系列肖像作品,並把此企劃從微博開展。在杭州工作的同時,樂子毅透過網絡平台找到了一班對他以「異鄉生活」為題感興趣的異鄉群體,並發現這些擺拍相片折射出他的自我懷疑,疏離感和日益加重的空虛感,創作的思緒及由自身出發的感受發酵成為《此時,彼時》這一系列肖像,展現著一代人對個人發展和社會認同的追尋。
本地90後攝影師梁正灝(Kevin Leung )手執鏡頭捕捉香港的城市景像,以隨行留影的節奏及多變的角度,記錄市內的人煙景像,及他們當中所經歷的點滴,他的作品,強調著城內的溫度。在盛夏的夜裡,筆者前往了Kevin位於上環arthome藝術家筆辦的首個個人展覽《在這座城市散策的藍調》,在展覽中與他稍作淺談他這系列的理念,而與他的訪談亦約在晚夏的早上。
整個《九重奏》,用不完整的東西拼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裡面很多素材都是梁基爵覺得不完整的東西,或者將完整的東西拆開,用拆開的方式呈現。他表示對於他來說表達的聲音不止是聽到的,還有很多見到的、摸到的,都是他的聲音表達的一部分,所以很自然往這條創作路的方向走。
在後疫情時代,藝文活動就如潛藏隱蔽處的暗花,靜候機會,紛紛緩緩綻放。散落四周的都市漫遊者,就如沉寂良久的棉絮,只要一碰觸藝術養分之風,便讓靈魂放飛出走。
在較早前雨粉漫天的冬天,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舉行的現當代藝術展,筆者與在去年成立的藝術創意社群aurum 的創辦人Edna Yau首次見面。頂著俐落的黑短髮的她,穿著寬鬆的素色衣服,與身邊的觀者熱切地交流當時在場內展出、由Earthworks(Marcus Yau &Oratai Taechamahaphant)創作的畫作。
RAW Highlight
已故攝影師 麥烽(1918-2009)自四十年代中開始拍攝,自始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1997年回歸前夕,他出版了攝影集《香港曾經是這樣的》;而於他去世15年的光陰後,同名展覽《香港曾經是這樣的》將展出他在1946年至1980年拍攝的多幅黑白照片,包括舊郵政總局、香港會所大廈及聖佐治行等殖民地建築,還有反映草根生活的影像。這些在1990年代沖曬成銀鹽相片的作品,至今依然珍貴,是為展覽的重要內容。
「有沒有想過圖書的種類也像烘焙甜點一樣豐富?」第三年舉辦的「Bookery 開爐!」是一項由澳門創作者共同策劃的藝文 Artbook Fair 書市計畫,自2022年起以圖像和獨立出版物的 Bookfair 作為主軸,致力發掘不同形式的作品,打破大眾對書的想像,為觀眾帶來新鮮的閱讀體驗。本年度主場地將會移師擁有超過七十年歷史、澳門僅存的粤曲茶座 大龍鳳茶樓,務求為大家帶來一場有趣書市。
適逢香港攝影師 陳的 (Chan Dick) 代表作《柴灣消防局》完成創作十周年,聯同香港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一同策劃同名攝影展,回顧這十年前的巧遇,分享由創作之初到出版成攝影集的點滴。展覽展出多幅不同尺寸的《柴灣消防局》作品,現場更提供從未曝光的打稿及簽名習作等。
在十月上旬清冷的秋夜,德國Leica總部的燈光亮著,而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在此揭曉,兩位攝影師Davide Monteleone及Maria Guțu以作品脫穎而出,成為當晚的焦點。經過評委會評選,攝影師 Davide Monteleone 憑藉《關鍵礦產——能源地貌》系列獲得第 44 屆LOBA 主獎項,而摩爾達瓦攝影師 Maria Gutu憑藉《家園》系列斬獲新人獎。獲獎系列從大約 250 份參賽作品中選出,它們由來自約 50 個國家的約 80 位國際攝影專家提交參賽。
龍舌蘭屬單果品種,僅在其生命週期末尾開一次花,卻在凋零前綻放出最絢爛的姿態。而此花的特殊性,令藝術家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深思且成為他最近在豪瑟沃斯畫廊最近個展「異域奇珍」(Exotica)其中一系列作品的主題。Bradford的個展邀請觀者深入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異世界。
晚夏踟躕未去,早秋踉蹌而來,在這季節模糊分界線之際,意大利雕塑家馬泰奧·普利耶塞(Matteo Pugliese)攜其個展「Memento」重臨香港,假中環大館季豐軒於即日至11月2日展出。展覽猶如拉響了立體的雕塑號角,細膩記錄了Pugliese二十載的藝術歷程。觀者將一覽這位雕塑詩人如何在青銅、大理石、赤陶、陶瓷和胡桃木等多種媒材中揮灑自如,創造出無聲勝有聲的藝術語言。
Online shop

What to See What to Read?
Like our FB page For exhibition news!
Passion is the energy!
Become a Contributor

Stay Updated
Follow us on insta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