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is Ip X Stefan Irvine 重構香港.各自修行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The Blue House, Wan Chai' (Hong Kong, 2019)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The Blue House, Wan Chai' (Hong Kong, 2019)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近月來,所有社交媒體都充斥了跟政治相關的議題,熱血公民疲於奔命,有時候都需要一點靈魂食糧去喚發生機,畢竟更投入、更熱血也會想要喘息的機會。剛好,看到葉家偉 (Alexis Ip) 跟Stefan Irvine的聯展-《重構 RECONSTRUCT》發布,才突然醒覺:最壞的時代永遠伴隨最好的時代。我們應慶幸當下仍然有不少美好的東西存在,當看著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時,彷如進入平行時空一樣,讓我們看到那邊廂美麗的香港。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Waterloo Road, Yau Ma Tei' (Hong Kong, 2017)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Waterloo Road, Yau Ma Tei' (Hong Kong, 2017)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而當我探索九龍的各個地區時,我被唐樓眾多獨一無二的特徵所吸引,例如兩端彎曲的轉角樓宇彎、為庇護行人的走廊設計、以及對於生活和工作充滿活力的社區色彩。
— Stefan Irvine, 2019

《重構 RECONSTRUCT》聯展的作品,有趣的地方在於葉家偉跟Stefan兩者的大同小異:他們各自拍攝香港,同樣地拍攝與建築、店鋪、民生之間的關係。視覺上兩者作品予人感覺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但細看的時候卻發現他們都是由遠至近去重構出我們早已視而不見的香港細節,只是他們跟主體的距離不一樣。他們的作品看似原始得來隨機,但同時把亂中有序的結構化表達予觀眾。彷彿這是香港的小縮影。

葉家偉 Alexis Ip '順發廚具 Shun Fat Steel Utensils' (Hong Kong, 2019)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葉家偉 Alexis Ip '順發廚具 Shun Fat Steel Utensils' (Hong Kong, 2019)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平⽇我們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立體的,但在相片中所有東西都變成平面。我的作品特別之處是在平面上又變回立體,將平日⼤家沒有留意或着重仔細看的菜檔或⽣菓檔,變成了一件⼩小但富有很多層次感的作品,令到人們重新關注及⼩心觀察。這是我覺得最有趣味的地方。
— 葉家偉 Alexis Ip, 2018
葉家偉 Alexis Ip '愛群理髮 Oi Kwan Barber Shop in Wan Chai' (Hong Kong, 2016)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葉家偉 Alexis Ip '愛群理髮 Oi Kwan Barber Shop in Wan Chai' (Hong Kong, 2016)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葉家偉 Alexis Ip '金城海味‧九龍城 Kam Shing Dried Seafood' (Hong Kong, 2018)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葉家偉 Alexis Ip '金城海味‧九龍城 Kam Shing Dried Seafood' (Hong Kong, 2018)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葉家偉以懷舊的街頭場景,拍攝成照片後再進一步創作成立體浮雕作品,將照片重新組織成原本的三維狀態,正如他所說的「由眼見的立體,變成平面的相片,再在平面上又變回立體」。葉家偉這種多層創作手法,為舊式店鋪中形形色色的產品增添上層次感,突出他們那獨特而又富創意的擺放產品方式,強調出民間的藝術往往在我們沒有太多思考或注意的情況下便會擦身而過;同時提醒我們好好珍惜這些家庭式經營店鋪的存在,因為一不留神,愈傳統的東西愈會突然在指隙間悄然流逝。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Wah Fu Estate, Pok Fu Lam' (Hong Kong, 2017)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Wah Fu Estate, Pok Fu Lam' (Hong Kong, 2017)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而Stefan以線性主導的全景攝影作品,主要集中捕捉香港的唐樓及中式店屋(Shophouse:又稱為「下舖上居」,用於住宅及商業用途。 ),他以準確的間隔和距離垂直拍攝,務求捕捉建築物的整個正面,然後將這些照片交由後製專家Jörg Dietrich進行數碼合併操作,成為一系列廣闊而無縫的相片。Stefan這系列的多張全景圖,為觀眾帶來一目了然的視點、一種現實得超乎現實的感覺。看到Stefan作品的觀眾,無一不停下腳步繼而走近,面露一種似曾相識卻又有點疑慮的表情……這就是所謂攝影的魅力吧。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Shanghai Street, Mongkok' (Hong Kong, 2016)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Stefan Irvine & Jörg Dietrich 'Shanghai Street, Mongkok' (Hong Kong, 2016)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如果說葉家偉的作品是以刀片切割再重組的手工方式創作,那另一邊廂的Stefan,則是以相機鏡頭去切割,再以電腦重組的數碼方式。一個復古原始、一個現代新興,他們或遠或近地一同默默地捕捉香港日常,以各自的形式去重構心目中的香港,各自堅持自己信念,各自修行。


RECONSTRUCT e-flyer.JPG

%E8%91%89%E5%AE%B6%E5%81%89+Alexis+Ip_portrait.jpg

葉家偉 Alexis Ip

中學視藝科教師。先後隨陳國光、陳松江及朱達誠老師學習陶藝及雕塑。作品《藍屋》 及《舊記憶》入選2005香港藝術雙年展;攝影浮雕《香港影像:花園街》獲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 2009 優秀作品獎。葉家偉的立體攝影浮雕 Fotomo (攝影 photo + 模型 model) 創作形式與⾼科技背道⽽馳,他的作品全是手工製作,將大量的攝影作品拼貼為浮雕,主題多反映香港舊區、老街及傳統節⽇慶典活動。 在這個大城市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卻在他的作品中看見。


Stefan Irvine_potrait.jpg

Stefan Irvine

屢獲殊榮的英國攝影師,自2002年以來一直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在多個報刊、雜誌上發表刊登,包括 《紐約時報》、《CNN》、《國家地理雜誌》、《福布斯》、《衛報》和《南華早報》等。 其攝影作品亦曾在紐約、香港和倫敦展出。

後期製作專家Jörg Dietrich居於德國萊比錫,自2010年以來一直在多角度視覺化進行探索。他的工作主要在歐洲以線性透視記錄城市結構和建築。他與國際攝影師合作創作展示全球的街頭和城市景觀。



圖片經授權使用
Image used with permission